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九游部落冲突电脑版下载安装 > 新闻动态 >1959年,副省长张恺帆从省粮食厅了解到安徽无为的粮食产量达到13亿斤,按照这个标准,要征购7亿斤粮食。张恺帆是无为人,熟悉家乡的情况,他知道无为的粮食产量最多只有7亿斤,如果按照上报的产量征购粮食,那么,无为人将没有粮食。
1959年,安徽省副省长张恺帆前往无为县进行视察,发现当地粮食产量被夸大。姚奎甲,无为县的县委书记,报告了一个虚假的粮食产量,声称为十三亿斤,而实际只有七亿斤。
作为无为县的本地人,张恺帆对县里的情况了如指掌。面对这一谎言,他严肃批评了姚奎甲的浮夸作风,指出当地的真实情况。
此外,张恺帆在没有上级批准的情况下,果断下令解散无为县的集体食堂,并要求将收集的粮食分发给百姓,试图缓解当地的粮食短缺问题。
这一做法在庐山会议期间引发了严重的政治风波,会议正值各省主要领导集中参会之时,,张恺帆的决定迅速传至庐山,随即他被视为反面典型,遭到严厉批评,并被开除党籍。
此后,无为县的情况并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,反而越来越严重。安徽省委决定派遣宋孟邻前往无为县进一步检查和处理。
宋孟邻,1913年出生在安徽省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。在动荡的年代里,他从小生活在社会的底层,早年并未接受过太多正规的教育。
1929年,年仅16岁的宋孟邻主动加入了共青团,这一选择标志着他开始走上了与普通农民不同的道路。此后,他积极参与家乡的农民运动。
1931年,宋孟邻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在此后的岁月里,他不仅从事革命宣传工作,还在家乡秘密发展党的力量,进一步推动了党的组织在安徽的扩展。
在党的指导下,他渐渐明确了自己肩负的使命,决定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动抗争。此时的他,深知自己的行动必须小心谨慎,因而从事地下交通工作,为党的情报传递与组织联系提供了保障。
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,宋孟邻的革命事业迎来了新的转折点。在接到上级指示后,他迅速转移到皖西地区,开始策划和组织抗日武装力量,并密切与其他革命力量协作。
然而,革命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,一名叛徒的出卖导致了宋孟邻的抗日计划暴露。为了保护他以及党的秘密,上级命令他暂时离开家乡。
此后,宋孟邻前往豫皖苏地区继续投身抗日工作。他不仅帮助该地区的抗日力量重新整合,还在战斗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。
1945年,抗日战争取得胜利,宋孟邻也亲历了这场胜利的成果。随着战争的结束,宋孟邻转战中原,参与了解放战争中的多个关键行动。特别是在中原突围战役中,他作为指挥员之一,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。
新中国成立后,宋孟邻的工作重心转向了地方政务。他被派往皖北行政公署,开始参与地方政府的建设。随着皖南行署与皖北行署的合并,宋孟邻进入了新成立的安徽省政府,并在省级领导层中担任了重要职务,如组织部副部长、部长及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等职务。
宋孟邻到达无为县后,亲自视察并了解实际情况。在调查中,宋孟邻认为张恺帆的决策不当,特别是解散食堂这一举措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混乱。
宋孟邻表示,张恺帆的行动在无为县造成了近20天的社会动荡,他也认为张恺帆没有全面了解无为县的实际情况。之后,宋孟邻依然在安徽省委的工作中逐步晋升,成为省委书记处书记,并兼任副省长。
不过,无为县的困境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解决,反而愈加严重。1962年,在中国共产党内部开展的大规模反思与批判之后,政策方向发生了重大变化。相关部门开始采取措施纠正这一时期的错误,宋孟邻也因此被免去省委书记处书记职务。
被免职后的宋孟邻并未退出政治舞台,他首先到中央党校进行学习,深化理论知识。此后,他被调派到陕西西安担任副市长,继续为地方政府工作。宋孟邻在陕西的工作持续了多年,直到1976年去世,享年63岁。
参考资料: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编. 《中国共产党安徽历史 第2卷 1949-1978》 2014
下一篇:没有了
- 2025/04/19华西医院连续3年承办“一带一路”国家肝
- 2025/04/19从小众游戏到“精神桃源”,两周年的它
- 2025/04/19财经聚焦|三大指数继续上行 我国经济总
- 2025/04/19神工股份:3月27日召开业绩说明会,汇添
- 2025/04/19宁夏中卫进京推介文旅资源 邀北京市民打